行业相关
 
>
 
 ·佛顶真骨“盛世重光”尚存4大谜团待解


佛顶真骨“盛世重光”尚存4大谜团待解

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被瘗藏,到昨天在南京栖霞山从金棺银椁中请出,佛顶骨舍利在地宫中度过近千年。昨日,金陵长干寺佛顶真骨“盛世重光”,佛顶骨舍利在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与众多佛教大师的共同迎请下与世人见面。不仅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在两套金棺银椁中还有4个装有舍利子的玻璃瓶被请出,据专家透露,它们可能分别是感应舍利和诸圣舍利。台湾星云大师表示:佛教发源于印度,光大于中国,这可能是世上唯一的佛顶真骨。   

  【“重光”前夕】    108位高僧大德恭请佛顶骨舍利   

  昨天上午9点15分,在108位高僧大德的见证下,佛顶真骨在南京栖霞寺“盛世重光”。昨天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系列活动可谓是中国文物工作者献上的礼物。   

  昨天清晨6点多,记者就赶到了朝天宫。此时,交警和公安对朝天宫广场进行了一定的戒严。60名僧人、200名信众已经整装齐立,手中还举着旗幡。香案上,香火袅袅。7时20分左右,这一藏有巨大悬念的棺椁锦盒在众多高僧大德的护送下,搬上香案。这也是它首次公开亮相。30分钟的顶礼膜拜后,栖霞寺住持隆相法师戴上圣洁的白手套,轻轻托起金棺银椁锦盒,亲自护捧离开朝天宫大殿,前往栖霞寺。由武警南京支队护送,全程22公里,用时近50分钟抵达栖霞寺。据悉,全程车队所到街道均实行了交通管制,市区内街道两旁均有警察护卫,市民沿途观看护送车队。   

  8点45分,随着几声礼炮的响起,装载着金棺银椁的迎请车队抵达栖霞寺。在众多高僧大德的恭迎下,装有佛顶骨舍利和感应舍利的金棺银椁被迎请到栖霞寺的毗卢宝殿,进入栖霞寺的藏经楼,与前天已经安放在此处的阿育王塔再次重逢。这里也正是佛顶骨舍利和感应舍利的启请现场。   

  约9点,启请金棺银椁开始,整个过程只持续了半个小时。大约9点40分,高僧大德举行隆重的供奉法会,其中,传印大师、星云大师等一一在请出的舍利前虔诚拈香。   

  【迎请“佛顶真骨”】   第一套金棺银椁    

  鎏金银函雕刻着二龙戏珠上午9点,4名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人员走进栖霞寺的藏经楼,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启请出佛顶骨舍利和感应舍利。轻轻戴上白色的手套,考古部的副主任祁海宁很小心地将方形的盠顶银函放置在摆好的桌面上。可能是经历了千年的时光和多年的水浸泡,这个银函已经改变了色彩,有点青灰的颜色,明显是银器氧化的结果。   

  这个边长近20厘米的方函,其函盖为平顶,四边呈坡形。在函顶的平面上,两条腾龙刻画得栩栩如生,而中间的一个圆形图案恰似一颗宝珠,整个平面呈现出二龙戏珠的画面。而在函盖的四边坡面上,每一面都有两只飞舞的凤凰,四周共围绕着8只凤凰。这样,整个函盖就生动地表达出龙凤呈祥的吉祥寓意。   

  而盠顶银函的四个侧面则各有一个佛坐像,每个佛像都刻画得很饱满,佛祖的面相十分祥和,而莲花宝座的每个花瓣都清晰可辨。据栖霞寺隆相法师介绍,在佛教中这样的佛坐像被称为四方四佛:东方为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为不空成就佛。   

  当祁海宁轻轻打开盠顶银函函盖时,一个边长约有7厘米的鎏金扁方盒就出现在世人眼前。整个盒身遍布精美的花草纹,而盒顶部分还有一个菱形图案。据悉,这样的图案被称作“斗方”,寓意长寿。

  玻璃净瓶内的舍利子比芝麻还小到底这个鎏金扁方盒会装着什么舍利呢?谜底正一步步向世人靠近。“哇,好漂亮的净瓶。”观看直播的记者中有人发出了惊叹。当祁海宁拿掉环绕在鎏金扁方盒外包裹的一团金丝,打开鎏金扁方盒的盒盖时,一个长六七厘米的长颈玻璃瓶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其通体透明,一端细长,一端圆润,并有类似丝织物的东西缠绕在瓶口。瓶子里会是什么呢?当工作人员将其摆放在80倍的微距摄像机下时,隐约可见其中有数粒比芝麻还小的舍利。“有黑色的,还有金黄色的,还是白色的多。”现场的记者不约而同地报出了颜色。   

  不光有这个装有舍利子的玻璃净瓶,在其两侧还分别有一个水晶珠和一个铜鎏金佛坐像。   

  第二套金棺银椁    

  18位力士“守护”金棺银椁如果说方形的盠顶银函的制作精美之至的话,那么另一套长方形的金棺银椁则堪称巧夺天工了。当祁海宁把这鎏金银椁摆在镜头前,轻轻剥离捆绑在鎏金银椁身上用来固定的金丝银线时,在场的记者都发出了一阵赞叹,“太美了。”与方形的盠顶银函一样,整个鎏金银函也呈现出了些许的青灰颜色,其底部是一个莲花须弥座,其每个侧面都有3个镂空的花纹。而莲花须弥座上托起的就是鎏金银椁了。其长约20厘米,宽六七厘米,每个侧面都有4幅图案,而银椁较宽的一段,也有两幅人物图案。据华国荣介绍,这10幅图案刻画的都是手执金刚杵的力士(护法神),但是每个力士的造型又各有不同。   

  打开银椁的银盖,祁海宁轻轻托取出里面的金棺。金棺比外面的银椁小了不少,长大约只有15厘米,宽也只有5厘米左右,而整个金棺上通体遍布精美的花草纹饰,在其两个侧面,每一面有3个力士图案,较宽的一头亦与银椁一样,刻画着两位力士造型。整套金棺银椁就有18个力士共同守护着。不过在金棺的一角,记者发现其有黑色的类似裂痕的纹路。佛顶骨舍利大小、形态与记载吻合佛顶骨舍利会是什么样子呢?是否真如记载中所说的“方圆四寸,黄白色,下有孔,受人手指,闪然似仰蜂窠”呢?   

  9:15,这注定是个令全世界惊喜的时刻。当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工作人员,将套着白手套的双手伸向长方形的金棺银椁时,所有在现场观看直播的记者都瞪大了眼睛:启请开雕刻着精美纹饰的银盖,一个金光闪闪的金棺跃入世人眼帘;当这个雕刻着8位力士(护法神)的金棺被启请开时,佛顶骨舍利在经历了千年的瘗藏,终于在这一刻再现“盛世重光”。   

  记者发现,在这个小小的金棺内,竟然装了数件宝物:一枚佛顶骨舍利、3只装有舍利子的玻璃瓶、一个香料盒和些许香料残迹。而佛顶骨舍利就出现在金棺的一端,其形状不太规则,整体呈现出椭圆的形状,最长的地方有8厘米左右,最宽的地方有5厘米左右,看起来有草鸡蛋大小。而且其表面呈现出蜂巢状的孔洞,而颜色上则是黄白色泛着黑。而紧贴着佛顶骨舍利,则摆放着3只圆形的玻璃瓶。   

  据华国荣介绍,这3个玻璃瓶内也是装着舍利子。在与佛顶骨舍利相对的一个角落,则有一个小小的圆形物件,据悉,这是一个小的香料盒。而它的内部上白色的物质则是香料的残迹。“这些香料与我们在阿育王塔内部发现的其他香料基本相同,就连这套金棺银椁外部,鎏金银椁的须弥座上的白色物质,都是香料留下的残迹。”   

  【谜团未解】   

  谜团1:记载中的黄白色,为何会呈现些许黑色   

  金棺银椁启请了,但是对于文物保护和研究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未解之谜还有很多。   

  “方圆四寸,黄白色,下有孔,受人手指,闪然似仰蜂窠”……据佛教研究专家透露,在许多文献记载中都提到佛顶骨舍利的颜色,其中记载最多的就是黄白色,间或有其他颜色的记载。而这次原本应该呈现黄白色的佛顶真骨,为什么会呈现些许的黑色?文物保护专家推测,有可能是因为在地下瘗藏千年,并且铁函泡满了水,可能是因为杂质的进入,使得佛顶真骨的颜色发生了改变。佛顶真骨的本色到底是什么样的?应该会随着文物保护的进程逐渐明了。   

  谜团2:4个玻璃净瓶究竟有多少舍利子   

  在两套金棺银椁中,共发现了4个装有舍利子的玻璃净瓶,分别是方形的盠顶银函中发现的长颈玻璃净瓶,这个净瓶的舍利子与佛顶骨舍利一起供奉在藏经楼内。而另外3个是在长方形金棺银椁内发现的圆形玻璃瓶,其中也均有舍利子。但是华国荣透露,这4个玻璃净瓶内究竟有多少枚舍利子依然是个未知数。“一来舍利子太小,很难分辨出具体的数字;再者,目前并没有专门对其做过统计。”不过许多专家都认为,这个与佛顶骨舍利一起供奉在藏经楼内的长颈玻璃净瓶内装的应该就是感应舍利,其数量应该就是与文献记载的一样是10颗。而其他3个净瓶内则可能是诸圣舍利。   

  谜团3:佛顶真骨如何保护   

  据记者了解,当初法门寺佛指骨舍利刚出土时,因为浸水而软得像面条。这也成为昨天记者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从现场情况来看,考古人员直接将佛顶真骨舍利取出,可见其保存状况较好。但是对于历时千年瘗埋,而且阿育王塔整个泡在水中来说,如何保护好佛顶骨舍利,依然是个难题。   

  据悉,法门寺佛指骨舍利当时采取的办法是将圣物泡在乙醚中长达1年3个月,将舍利中的水分置换出来,乙醚具有高挥发性,通过创造合适的环境,使舍利快速完成脱水过程。20多年过去了,法门寺佛指舍利保存状况仍然非常好。主持法门寺考古工作的韩伟先生表示,只要相信科学分析,现在高分子材料更多,长干寺佛顶真骨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   

  谜团4:出土的丝织品如何复原   

  据统计,在阿育王塔的发掘中,出土的丝织品有100余幅,工艺有提花、刺绣、印染和描金等多种工艺,精美的图案有部分是印绘的,即用胶将金粉粘在丝织品上,但是目前胶已失效,如果强行打开,图案就会脱落或缺损。而且,在提取出阿育王塔的时候,对本身也是文物的铁函进行了一定的破坏,但是,常年在水中浸泡的铁函因为生锈的缘故,也对许多放置其中的丝织物产生了破坏。如何将这些破损的丝织物复原,也将是很大的考验。据华国荣透露,这么长时间以来,他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好长干寺地宫出土的文物等问题。   

  【专家访谈】   南京市社科院叶南客披露:   

  释迦牟尼头顶真骨来宁之谜   

  昨日,佛祖释迦牟尼头顶骨舍利在南京“重光”。那么,阿育王塔内的众多舍利来自何方?石碑记载的10颗“感应舍利”又有什么故事?佛祖释迦牟尼头顶骨舍利为什么会出现在万里之遥的中国南京?记者获悉,在阿育王塔现身后,南京市就组织集合了南京一批文博、宗教、社科专家进行研究,以“经典上有根据,历史上有传承,考古有实证”为原则,终于诠释了众多谜团。昨日,专家组成员、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就向记者披露了释迦牟尼头顶真骨来宁之谜。“感应舍利”原本有21颗   

  在史料记载中,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润州刺史李德裕打开长干寺阿育王塔地宫,发现佛祖舍利21颗。请出11颗迁往润州(镇江市),在北固山甘露寺建塔供奉,只剩下10颗。这也与本次考古中石函记录的“感应舍利10颗”正好对应。由此专家推测,这10颗“感应舍利”原本有21颗,现在的10颗正是李德裕剩下的。   

  那么,既然陈朝灭亡时仅存石塔,长干寺又怎么会在宋朝时重新矗立在南京呢?叶南客表示,在公元988年,也就是端拱元年,长干寺住持演化大师可政和尚从终南山紫阁寺将玄奘大师顶骨舍利亲负至金陵长干寺,后在寺东山岗建塔安奉。北宋真宗时,可政和尚奏报长干寺附近有佛舍利显灵,朝廷调查属实,于是重修了。   

  “佛顶真骨”是北宋时施护带到南京对于万众瞩目的“佛顶真骨”来历之谜。叶南客表示,此次发掘的佛祖顶骨舍利为北宋高僧施护所献,并供奉于宋天禧寺(古长干寺)阿育王塔。   

  叶南客查阅出土的石函碑文时发现,上面有施护等人献佛舍利的明确记载。碑文记载,造塔及“舍舍利”时间为“大中祥符四年”。而《景定建康志》“天禧寺”条引李之仪云:“天禧寺者即长干道场,藏释迦真身舍利,祥符中建塔,赐号“圣感舍利宝塔”。两者所记建塔时间吻合。   

  【“重光”花絮】   信众自带干粮排队等候   

  在活动现场,有众多的信众一早就赶到了这里,诵念经文,等待供奉佛顶骨舍利。因为活动时间比较长,许多人都是自带干粮。在中午12点左右,记者发现,许多信众这个时候并没有吃午饭,他们都是每个人随身带着矿泉水和一些面包、饼干之类的干粮,吃上几口,就继续虔诚地诵念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