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相关
 
 
 ·青岛**福彩公益金让“三无”老人乐享晚年


青岛**福彩公益金让“三无”老人乐享晚年

  为适应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形势,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青岛市连年安排政府财政以及公益金投入老年事业,使我市养老服务设施和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建立了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机制,逐步完善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整体水平,极大地提高了老年群体的社会福利水平。

  农村“五保老人”敬老院里的幸福生活

  “我们四里八村的五保老人都住在这里,生活有个伴,吃住不花钱,每个月还有零花钱,伙食有肉有蛋花样多,平时能看电视,还有娱乐、锻炼的地方,在这儿住久了,都不愿意回家了……” 66岁的“五保老人”张文奎逢人便说入住莱西经济开发区中心敬老院的幸福生活。

  2009年7月,在莱西经济开发区一处学校的旧址上,一座鹅黄色的崭新两层楼房改建一新,在各级政府和市公益金的资助之下,这座新建的中心养老院就成了莱西经济开发区管辖内40个村落110名五保老人的新家。目前,已经有78名五保老人住进了这里,当地的集中供养率接近80%。这座敬老院是按照省一级敬老院的标准建设的,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设计五保供养床位120张,阅览室、医疗室、娱乐室、公共浴室、餐厅等设施一应俱全;院内还进行了高标准的绿化美化,并建有一流的健身活动场地及门球场;居室内电视、橱柜、独立卫生间,以及美化的绿色盆栽让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享受到了无忧的幸福晚年。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2009年,青岛市出台相关政策,由公益金列支资金资助鼓励各区(市)、镇(街道)进一步加大敬老院建设和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工作力度,使我市的农村敬老院到2012年底,全部达到省三级以上等级。莱西经济开发区中心等敬老院只是全市农村五保老人生活的一个缩影。目前青岛市农村敬老院总床位数达到了1万余张,达到了五保老人愿住全住的要求,五保供养规范化管理也在不断加强。 09年开始公益金资助的39处敬老养老院改建扩建工程,为促进我市农村五保供养事业健康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让更多农村五保老人享受到了节节高的生活。

  城镇“三无老人”安享居家养老真情服务

  市南区八大湖社区田家花园的孤寡老人王传凤,已有90多岁高龄。老人膝下没有儿女,老伴又去世的早,这些年来,老人一直过着独居生活。不过自八大湖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社,服务员吴彩玲就成了老人的“贴心女儿”,每天一早就来到老人的家里,照顾老人的衣食起居。作为一名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劳动能力、没有子女依靠的“三无老人”,王传凤享受到的这一切服务都是免费的。

  而能够享受到这样的福利待遇,则源于我市对市内四区居家养老的困难老年人给予政府出资购买养老服务的保障政策,即对市内四区60岁及以上城镇“三无”老人、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中的老年人及城镇“三老”(老烈属、老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优抚对象给予政府购买服务。其中,为生活半自理的困难老年人购买服务,每人每月不少于45个小时;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困难老年人购买服务,每人每月不少于60个小时。

  2009年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统筹安排了1902万元公益金,用于我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养老服务机构等不同养老方式的发展和完善。市南区八大湖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社”正是这一政策利好下的一个缩影。社区里一些生活困难的居家老人,都是由政府出资帮助购买养老服务,从而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生活照料。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这些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无微不至的生活照料和精神关怀。许多服务员还自愿超时服务,为的就是给这些老人们更多的温暖。就像王传凤老人,独居久了,性格有些孤僻,但在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近三年时间里,老人越来越开朗,也愿意与外人接触了。服务员吴彩玲和老人家住得很近,除了来老人家里帮忙,她还经常带些好吃的过来。服务社也每天为老人免费提供一份牛奶、一顿午饭,这些,都让老人过得十分舒心安心,不出家门就能乐享幸福生活。 (青岛日报)

 

 

#####